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地质论评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0371-5736
CN:11-1952/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24557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讨论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渭南城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与分析

来源:地质论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08: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渭河盆地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降落,依次表现为黄土台塬和渭河冲积平原,城区南侧黄土台塬下为秦

1 引言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渭河盆地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降落,依次表现为黄土台塬和渭河冲积平原,城区南侧黄土台塬下为秦岭基岩山地。区内主要河流为渭河,自西而东纵贯全区,南岸支流有零河、沋河、赤水河等数条,大都呈南北向平行分布,塑造了抬升区起伏不平的地貌形态。

2 地层

调查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200 m以浅地层主要第四系下更新统以上地层,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地层岩性、岩相、厚度等随地貌部位而异,地层结构按地貌部位分述如下。

渭河河床及漫滩地带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晚期冲积层,上部为粘质砂土,浅黄—灰黄色,孔隙发育,微层理,偶见瓦砾碎片;下部为含砾中粗砂,以石英、长石为主,总厚度为29~33 m。在沋河一带,该层以卵石、漂砾夹砂为主,厚10~14 m。其下为渭河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

第四纪全新世晚期洪积层分布于渭河南岸一级阶地之上。岩性为浅黄、棕黄色砂质粘土。上部夹一层褐棕色黑垆土,厚1~1.5 m。洪积层南厚北薄,一般厚为4~15 m,局部可达20 m。

第四纪全新世早期冲积层分布于渭河两岸一级阶地,埋藏于河漫滩之下,构成一级阶地主体。一级阶地区厚度稳定,约80 m。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及含砾中粗砂夹粉质粘土层。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层分布于二级阶地,埋藏于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之下,构成二级阶地主体。该层顶面埋深一级阶地及漫滩为74~96 m,二级阶地为10~24 m。岩性变化较大,自南而北粘性土逐渐减少,砂层厚度增大。

分布于工作区南部,上覆风积黄土,下部为冲积粉质粘土夹中粗砂层,构成渭河三级阶地主体。上部黄土层厚度较稳定,约40~50 m,褐黄或灰黄色,稍湿,稍密,硬塑状态,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虫孔、针孔发育,下含蜗牛壳。下部钙化程度较高,局部见钙丝网膜,夹个别钙核。

3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

区内潜水遍布各个地貌单元,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细砂、中砂及中粗砂组成。河漫滩地区隔水底板埋深一般42~52 m,岩性为粉质粘土,分布稳定,一般厚度2~4 m,局部达7.0 m,隔水性良好,一级阶地区隔水底板深度在41~65 m。潜水位随地势升高而变深,潜水面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含水岩层的渗透性随岩性颗粒变细而减弱,富水性亦相应变差:河漫滩、冲洪积扇含水层厚、岩性较粗、渗透较快,富水性较好,渗透系数介于13.8~98.1 m/d之间,涌水量在860~1500 m3/d之间;渭河阶地的部分地区粉质粘土含量增大,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明显变弱,渗透系数3.7~8.48 m/d,涌水量仅792~968 m3/d(图1)。

图1 潜水水文地质

区内承压水遍布各个地貌单元,是渭南市的主要开采水源之一。本次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即是第一层(浅层)承压水,顶板埋深40~86 m,厚110~121 m,为更新统含水岩层,主要组成物质为粉质粘土夹中砂、中粗砂含砾地层,区内广泛分布的冲洪积砂、砂砾含水岩组。承压水位受地形地势影响较小,含水岩层的渗透性随岩性颗粒变细而减弱,富水性亦相应变差:河漫滩、冲洪积扇含水层厚、岩性较粗、渗透较快,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介于5~15 m3/h·m之间,渗透系数介于20~50 m/d之间;在渭河南部部分一级阶地后缘处,含水层渗透性差,富水性明显变弱,单位涌水量一般<5 m3/h·m,渗透系数介于10~20 m/d之间;在渭河南部二、三级阶地等处,富水性差,渗透系数小于5m/d之间(图2)。

图2 承压水水文地质

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灌溉回归入渗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另外,渭河漫滩区还接受渭河侧渗补给。区内潜水的整体径流方向与地形基本一致,受水位势能控制由渭河两侧阶地流向渭河漫滩,至漫滩地带转向东部流向渭河下游。潜水有四种排泄方式:农田和城市供水开采;局部河流有利地段补给河水;越流下渗补给承压水;在渭河漫滩及赤水河与渭河交汇地带等处,局部水位埋深小于2~3 m,日照蒸发排泄较强(图3)。

浅层承压水在一级阶地前缘以南与潜水贯通,在漫滩区浅层承压水与潜水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因此,浅层承压水的补给分两方面,一是来自西侧和南侧的侧向径流补给,河水不对其形成补给;二是来自上覆潜水的越流渗入。区内承压水总体径流方向与潜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即由南、南东向北、北西方向径流,至渭河转向北东流泄出境。承压水的排泄主要有供水开采、越流排泄及径流出境三方面,其中,供水开采和向下游径流是区内承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图4)。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网址: http://www.dzlpzz.cn/qikandaodu/2021/0708/434.html

上一篇: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研究
下一篇:地质勘察在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