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地质论评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0371-5736
CN:11-1952/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24557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讨论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评书与戏曲艺术形态的差异(2)

来源:地质论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6 08: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因为说书人的“现身”是不装扮成角色的现身,所以他的表演便更具写意性和虚拟性。说书人模拟人物难以像戏曲那样做到形似,注重的是神似。评书中

正因为说书人的“现身”是不装扮成角色的现身,所以他的表演便更具写意性和虚拟性。说书人模拟人物难以像戏曲那样做到形似,注重的是神似。评书中的人物塑造,也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是借助听众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完成的。

戏曲的演出时间一般都在两三个小时以内,要求在短时间内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成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快速走向高潮和结局。评书篇幅长、容量大,可以从容地叙述矛盾的形成、发展、高潮和结局,还可以详细交代环境,描绘时代风貌,描摹人物外貌,描写人物思想和内心等等,还可以插入大量的书外书,譬如:

他(双厚坪)有一次说到秦琼在天堂县卖马时,他的老观众、大内总管刘德泰恰好要去天津办事,不能听完整,很遗憾。双厚坪说:“这么吧!您去办您的事,这‘马’我给您留着。”刘德泰一走,他便由马说起,引申发挥,另辟旁枝,讲典故,扯市井人情,听众爱听,书馆仍然座无虚席。半个月后,刘德泰回京直奔书馆。见他进门,双厚坪一拍醒木停书了。刘德泰问:“这‘马’怎样啊?”双厚坪说:“没卖!”由此便留下了一段“双厚坪说卖马,半个月不撒马嚼环”的故事。[2]

这在戏曲中完全是不可能的。

与接受者的关系:评书比起戏曲更加紧密

评书和戏曲都是舞台艺术,都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但评书的表演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画地为台随处表演,因而听众的思维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听众可以近距离审视演员,演员来不得半点含糊,所谓“平地扣饼,对面拿贼”。演员对听众的反应观察也更为迫切,更为细致,他们善于掌握听众的心理,体会听众的情绪,把握听众的脉搏,他们能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说演。“入乡问俗,把点开活”,便是充分尊重听众的喜好和审美习惯。演员还可以千方百计地引导听众,最大限度地集中听众的注意力。有时可以现场交流和互动,表演是在听众的配合和参与之中进行的。

评书演员在说演过程中经常与听众直接交流感情,常常替听众说出心里话,譬如用“那位先生说啦”“那位问”“您要问这是怎么回事”“他是谁呀”“他这是上哪儿去了”“其实呀,我不说你们也明白”等等一些套话,所说的正是听众所想的。譬如:《评书聊斋志异·画皮》中王大郎夜遇单身少妇,得知女子偷偷从婆家跑出来,而且没有爹娘也没有三亲六故的时候,嘴里同情她的苦命,心里却是另一番盘算,这时说书人说:“您别瞧王大郎嘴里这么说,心里头哇,嘣……一通儿乱嘣,这份高兴啊!哎呀,嘿!这便宜算叫我捡着啦!这个人算归了我啦!”[3]《评书聊斋志异·阿宝》中子楚看见阿宝灵魂出窍,大家都觉得很纳闷,说书人便替听众问话:“到底子楚这是怎么的啦?说起来也够离奇的,反正不是听说书您也见不着这种事。”[4]《评书聊斋志异·云翠仙》:

这些情节三言两语道不明白。下面您听我一一细说。那位说啦:“哎!你等等!我看过聊斋原文,云翠仙母女俩决不是人,不是山魈就是野狐,可有神通哪!你说成平常人了,这就不对。”提得好!依我说呀,为什么蒲松龄老先生要把母女俩说成是狐仙一类的呢?要不这么办,全说成人间实有的事儿,那么,旧社会的妇女,男人一卖她,她不就是死路一条吗?可以说吧,蒲老先生心里就是有一股不愤之气,要惩罚翻脸无情、见利忘义的小子!把云翠仙母女假托为狐仙一类,就有法惩罚啦!反正这么说吧,这段书哇,说是人间实事吧,可又是神话传说;说是神话传说吧,您也可以当人间实事来看。您就自个儿琢磨去吧。[5]

这里评书演员给听众的感觉亲切、朴实,演员和听众的关系像是朋友之间在聊天和谈心。戏曲表演中演员则和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丑角可以偶尔出入角色,与观众交流。

反映生活的速度:评书比戏曲更加快捷

戏曲对生活的反映往往是滞后的。戏曲当然也有时事剧,明末清初的时事剧便是戏曲史上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时事剧直接表现发生不久的重要社会政治事件,如《鸣凤记》《鸣冤记》《清凉扇》《清忠谱》《桃花扇》等作品,反映生活就比较快速。据清代焦循的《剧说》记载,当时王世贞邀请县令观看铺陈严嵩罪恶的《鸣凤记》,而此时严嵩倒台的消息还没传到县令耳中,县令大惊失色,起身告辞。直到王世贞拿出严嵩父子事败的邸报来,县令才敢安心看下去。可见《鸣凤记》反映生活之迅捷。但是即使如此,也与评书不能相比。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网址: http://www.dzlpzz.cn/qikandaodu/2021/0706/428.html

上一篇:陈伯海先生建立的唐诗学学科体系
下一篇:正义之师人民之胜和平之咏交响清唱剧抗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