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地质论评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0371-5736
CN:11-1952/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24557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讨论
2.3 土壤耕作注意事项
2.3.1 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宜耕作技术。翻耕和旋耕应雨前进行,讲求雨季蓄墒,耙镇保墒,来不及耕翻时可进行深松耕或免耕措施保墒[1-5]。
2.3.2 看地质地貌状况选择适宜耕作技术。河间平原土壤紧实,含水量低,黏结力大,耕作阻力大,耕后易形成大坷垃、大土垡,适耕期短,一般田间持水量40%~60%为易。黄泛平原多为壤土,黏性小,抗剪力、抗压力、结持力、黏着力都小,土壤容易碎酥,一般田间持水量70%左右为易。
2.3.3 根据作物选择适宜耕作技术。作物不同要求土壤耕深、紧实度、温湿度等土壤环境有所区别。小麦和玉米要求土壤容重1.1~1.3 g/cm3,大豆要求土壤容重1.2~1.4 g/cm3。
2.3.4 根据经济效益选择适宜耕作技术。翻耕深度大,耕作次数多,人力物力投入大,成本加大,要看耕作措施使产量提高是否抵消或超过耕作成本。有些农户当年采用深松耕和旋耕结合,甚至免耕,取得了一定的增产和经济效益,但也要考虑长远效益,不要以耕层变浅,土壤变劣为代价。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网址: http://www.dzlpzz.cn/qikandaodu/2021/0708/437.html
上一篇: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和区域特征
下一篇:地形和土壤营养对肥城桃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