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地质论评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0371-5736
CN:11-1952/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24557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讨论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地质勘察在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2)

来源:地质论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08: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勘探工作布置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譬如:勘探点原则上布置于河床两岸堤脚线及河道中心线出,在河床顺直段,地质情

勘探工作布置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譬如:勘探点原则上布置于河床两岸堤脚线及河道中心线出,在河床顺直段,地质情况简单时可适当放宽钻孔间距并结合槽探进行;在基岩出露地段可少布或不布置钻孔,在河曲段、河床陡降段、已建涉河建筑位置、分层不明确处、应加密钻孔;钻孔深度应进入稳定基岩3~5m方能终孔;覆盖层较薄处可进行槽探,其深度应进入基岩以清新分辨岩土分界线为准;主要土层应进行取样,如类似砂砾石层等取样困难时,可进行颗粒级配实验及原位实验(根据土层主要粒径大小可选用标准贯入实验、轻型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后期根据锤击数,查表确定其力学参数;水质分析可分别取上下游河水及钻孔地下水各两组进行水质分析;场地岩层性质相对稳定,力学参数相对较高时,可不取岩样检测,其物理力学参数可参照当地经验提建议值。勘探安全技术交底书可参照钻探技术规程及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写。

(4)地质勘探及取样检测:地质人员进场前应按交底书对施钻人员进行技术与安全培训,且钻探时必须跟班作业,严格督导施工人员按技术规程及安全规程操作。钻孔编录应按回次逐次记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不容许事后追记。原始记录填写必须认真负责、严禁弄虚作假,编录应逐项、及时、准确、真实、齐全,并保持清洁,签字齐全。土层钻探时要求采取干钻,用取土器取原状土样,每一主要岩(石)、土层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应少于6组,水样2组,对砂砾石土,可只进行颗粒级配试验。取样后必须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封存,并及时送样。水样及易崩解的软岩应在取样后48h内进行试验。

(5)为设计人员提供中期资料:地质平面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图、料场分布图、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岸坡分段评价(如表1~2)。

表1 覆盖层物理力学性质建议值表岩土名称天然密度(g/cm3)容许承载力建议值σ0(kPa)渗透系数(cm/s)内聚力C(kPa)天然抗剪强度指标 饱和固结抗剪强度指标基底摩擦系数内摩擦角φ(°)内聚力C(MPa)内摩擦角φ(°)表2岩体物理力学建议值表岩性天然密度(g/cm3)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基底摩擦系数φ′(°) C′(MPa)抗剪断强度 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

(6)与设计交叉互动并编写地勘报告:地勘报告章节根据规范要求和当地水利管理部门指导意见编写,经总结大体提纲如下:①前言:工程概况、地勘工作概况、技术要求、完成工作量。②区域地质及地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水文地质概况。③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岩体风化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特性、建议持力层。④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堤基不均匀沉陷、堤基渗透变形、堤基抗滑稳定、堤基抗冲稳定、基坑涌水及开挖边坡稳定。⑤岸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段评价:岸坡分类原则、分类(岩质岸坡、土质岸坡、岩土混合岸坡、工程岸坡)、岸坡分段评价、岸坡综述及处理建议。⑥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分段评价:堤脚线工程地质分类原则、分类、堤基分段评价、堤基综述处理建议。⑦附属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⑧天然建筑材料评价。⑨结论及建议。⑩附图、附表。

5 结束语

近年来部分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已经施工完毕,治灾初见成效,地质勘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任务仍然紧迫繁重,为减少灾害发生,须加快治理工作的步伐,因此研究地质勘察在治灾工作中的方法及重点十分必要,通过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勘察,即争取了治灾时间又提升勘察质量,为后续的设计及施工快速和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引言

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政府部门对山洪灾害防治进行了专题研讨,并成立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进行专项整治,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拉开帷幕。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山洪灾害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及可行建议。地质是工程的基础,关系到上部结构的选型与结构的安全稳定,因此,采取正确的勘察方法以保证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中国西南片区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展、思路进行详细阐述,并确定其重点。

1 了解工程概况及建设任务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网址: http://www.dzlpzz.cn/qikandaodu/2021/0708/435.html

上一篇:渭南城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和区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