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地质论评
主办:中国地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ISSN:0371-5736
CN:11-1952/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24557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学术讨论
图3 曼典瀑布
橄榄坝区域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溶蚀作用强烈,石芽、溶沟、峰丛等岩溶地貌遍布。洞内由滴水、淋水及涌水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大中河流经中生界石灰岩地段,地下暗河长期溶蚀作用,导致河流两岸地层溶蚀、塌陷,独留长达约1 km的连接两岸的石灰岩体。
2.3 勐遮冰川地貌和曼洪花岗岩瀑布地貌景观 位于勐海县勐遮镇和曼洪乡,勐遮盆地面积约200多 km2,海拔约1 159 m,北西山区,保存有冰斗、刀刃等冰蚀地貌。边缘有U形谷及漂砾,冰斗后缘海拔1 260~1 600 m,高出盆地100~400 m,宽数百米,深200 m左右,斗壁陡峭,刨蚀现象明显,冰斗间刃脊尚存。中部乌龟山有冰水沉积物,黏土、泥炭层下部发现云杉化石,为冰川退却遗留产物。曼洪乡西北沟谷内,分布多级瀑布,一般落差3~4 m,最大一级落差超过20 m,上部10 m多水流沿壁而流,下部则临空飞泻。往下有二级12.5 m落差及多级3~4 m落差的小瀑布,飞珠溅玉,蔚为壮观,森林茂密,环境幽深秀丽(图4)。
图4 大中河瀑布
晚更新世大理冰期后,勐遮盆地保存了大量的冰川退却地质遗迹。乌龟山冰水堆积物,为含泥质砂砾岩石层夹砂、黏土透镜体或团块,具层理(图5)。中细砂具交错层理,砾石呈次菱角状,有压缩现象,成分多为石英、长石石英砂岩。黏土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伊利石,矿物交织分布呈鳞状-纤维状结构和毯状构造。曼洪瀑布形成处,为中生界砾岩泥岩红层与花岗岩接触带,最大一级瀑布沿节理发育。
图5 乌龟山冰川遗迹
2.4 勐满地热泉水景观 位于勐海县勐满镇,是勐满-城子-勐阿地热异常带主要地区,流量大,温度高,热显示类型丰富。打满河两岸热水沸跃,蒸汽四散,河谷内升起团团雾气。泉群出露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带上,热水沿破碎带绢云母片岩裂隙喷出。其中一个冒水池水跃高6~7 cm,热水微呈硫化氢味。有硫华、硝华及热水植物漂浮、沉淀。水温74~104 ℃,流量0.61 L/s。水质为 CO3·SO4-Na型,矿化度0.683 g/L。pH 为 8.6,显碱性,含放射性元素铀、镭、氡、钍等。氟含量为20 mg/L,可溶性SiO2为109.38 mg/L。
该区地处澜沧江断裂带以西,构造上属临沧-勐海褶皱系。岩浆活动剧烈,形成著名的澜沧-勐海花岗岩基。断裂活动加剧了水热活动,多处出露高温、热、沸泉等丰富的地热资源。泉群地热景观类型齐全,水温很高,有益元素非常丰富,是滇南地区同类中价值最高的地质遗迹。
2.5 勐远和易武溶洞群岩溶生态地貌景观 位于勐腊县关累镇和易武镇,地貌上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地貌景观类型,为热带岩溶地貌。勐远村有本区最大水溶洞,长约1 km,入洞后可见多个支洞,洞中有洞,流水时隐时现(图6)。洞底暗河卵石堆积,两壁石幔、石帷幕层层迭迭,洞顶钟乳石倒挂,似人似兽变幻难卜。洞内时而狭窄低矮,时而宽敞高大。700 m处,洞顶骤然低垂,水连洞顶,须潜水而行。距南出口约12 m处,游人可攀岩踏石而上到达地表。洞口树林葱郁,古藤垂挂,暗河流水阵阵。远处翠竹片片,山花点缀于绿茵之中,环境优美动人。易武镇白云洞位于勐醒至江城公路旁,洞长219.2 m,北东-南西向转东西向延伸。洞内阶地高约1.2~2.0 m,东洞口宽1~2 m,上通地表呈一线天景观,凉风习习,使人清新愉快。往里有两宽敞大厅,高24.0 m,宽35.5 m,顶壁石钟乳人形兽态,造型奇特,一石柱高十余米,周长2.3 m,力撑洞顶。石笋依坍塌石块而立,道路崎岖难行。西口宽约30 m,高约20 m,古木掩映,景色迷人。
本区组成岩溶地貌的物质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岩性为中厚层,块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2 500 m以上。构造上属德化复向斜中次级背斜核部,断裂构造发育,早期南北向与后期东西向断裂纵横交错。新构造的间歇性抬升运动有利于多层溶洞形成,而湿热气候环境增加了水的溶解能力,溶蚀堆积作用产物有暗河、石钟乳、石芽、石柱、石帷幕和边石坝等。溶丘及溶蚀洼地,沿构造线呈珠状展布。
3 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特色
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非常丰富,范围广,分布集中,品位较高。具有民族、人文景观、生物和地质资源多样性,展现了柔美奇特幽静的特色,有非常高的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境内分布大片原始森林,没有工业污染,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特和异域的傣族风情。
除了热带地质景观,独有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风情,西双版纳又是世界级的动植物王国,对国内外的地质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学者有极大的吸引力[6]。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网址: http://www.dzlpzz.cn/qikandaodu/2021/0708/436.html
上一篇:地质勘察在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立足利辛县地质地貌的农作物耕作技术